首页 - 保健养生 - 保健知识

最轻松养生方法是食疗

日期:04-26作者:科学减肥网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我们生存的最基本需要,所以,要调节我们的身体健康,首先第一个离不开的肯定也就是饮食问题。我们的养生方法,许多都是从饮食的角度出发,不过传统的与现代的又稍有差别,到底哪个最适合我们,还要再来仔细评点一番。

养生之本,必资于食;然而,食什么?怎么食?如何实行“有效食法”?传统与现代的饮食养生都是大有讲究。正如101岁仍行医济世的唐代药王孙思邈,谆谆告诫人们:“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可见,这问题不可掉以轻心。

传统养生的食法理念

食什么?

传统养生的饮食理念是讲究养、助、益、充的有机结合。《黄帝内经》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天底下的食物难以胜数,但归纳起来,人类赖以生存所需的营养物质,不外乎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6种。这6种营养素,在传统的饮食结构中都具备,只要进食不偏嗜,泛而尝之,就足够了,完全可以确保我们的健康。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结合中国居民膳食结构特点而设计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分为5个层次:第一层为谷类食物,即碳水化合物;第二层为蔬菜、水果;第三层为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等肉类,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和的良好;第四层为奶类、豆类食品;第五层是油脂类,但要求每天不超过25克。

两相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当今营养专家们所设计的“膳食宝塔”,只不过是将传统膳食结构的养、助、益、充加以量化和形象化而已。

怎么食?

传统饮食养生理念至为独特的是“天人合一”。即要求人们遵循天体运行的规律安排膳食。天体运行的基本规律是昼夜交替,昼夜交替体现着阴阳消长。《黄帝内经》概括为:“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就是说,朝午阳气长,阴气消,人的各种生理机能处于增长状态;昏夜正相反,阳气消,阴气长,各种生理机能呈消退状态。因此,人们的饮食必须与之相呼应:早餐吃饱,中餐吃好,晚餐吃少。

传统饮食养生的这种理念,无疑是正确的。白天,精力充沛,进行劳作,消耗能量,需要及时补充足够的营养,才能保持平衡,否则,饥肠辘辘。诚如明?郑暄《昨非庵日纂》所说:“太饿伤脾,盖脾藉于谷,饥则水谷莫运而。”

晚上,躯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新陈代谢相对降低,能耗少,进食当然要相对减少;否则,诚如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所说:“饱生众疾。至于用药消化,尤伤和也。”日本医学专家研究表明:进食过饱后大脑中的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比进食前一下子要猛增好几倍,而这种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正是引起人体大脑早衰的一种主要物质。

大脑一早衰,其它器官也就跟着起连锁反应了。其实,勿须研究,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有这样的经验:晚餐过量,夜里饱胀难眠,翌晨倦怠之力,不思饮食,停聚积滞的症状明显。消化不良,不仅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引发或加重病、、、脑血管病等生理疾病;而且还会产生心理感,引起、、急躁等情绪反应,严重者还可出现双重人格。

道理其实再明白不过。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有些人,生活任性,早晨赖床不起。起床后为赶上班时间,紧张,早餐也就有就吃一点,没有就作罢;中午,由于午休时间有限,或回家或在单位,有什么吃什么,尽快打发肚子;晚上时间充裕,悠然引觞,自鸣得意地说:“早点可点可不点,中餐随便快中餐;四菜一汤二两酒,全天营养靠晚餐。”殊不知这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的不良生活方式。

“不食而作,饥肠辘辘;饱食而卧,乃生百病”。可见,“病从口入”这一格言,除了严防不卫生食物入口外,还应增加一层含意,即严防逆阴阳消长的不合理膳食。

现代养生的食法理念

在温饱年代,挣扎在饥饿线上时,“民以食为天”主要是指吃饭活命;而小康乃至富裕时代的“民以食为天”则有了新意,主要是指吃什么、怎样吃才可保健康健、寿、智、乐、美的“大健康食法”;这就是现代人的追求都与食法有关。总结了现代养生理念的15种食法:

1.节食少食。

科学证明它不但可保胃口,促食欲,还可延寿。基因学说证明:少食可使端粒DNA的丢失延缓,端粒称为“寿命生物钟”,它随岁增而逐渐缩短,少食则可使其丢失延缓,从而延长寿命,至90岁仍有活力。

2.素食。

实为“以素为主”、“基本吃素”。土豆、各种绿色蔬菜、水果和豆制品可避免和防癌。近来提出,蔬菜应成为主食。素食可称蔬食,指包括植物性食油在内的植物类食品,目前为饮食热点,但不应只素不荤。

3.杂食。

又称博食、配食,指吃得杂。日本提出“每天至少吃30种食品”。五谷杂粮也有科学食法,一是食物互补,既吃米又吃面,还吃杂粮;米、面中人体所需的、含量少,混吃可取长补短,提高食物的生理效价。各种豆类、荞麦、莜麦、高粱、小麦和薯类都是互补的好原料。一是提高粗粮的食用品质,如金银花卷、杂合面条或煎饼、窝头,人们喜吃的“二米饭”以及带馅食品。近来还兴起吃野、吃粗、吃血、吃皮,适可而止地运用也可收效。

4.慢食。

增加咀嚼时间,可谓功效奇妙,助消化,防胖减肥,健脑、美容、抗癌,助钙吸收。日本提出每口饭嚼30次,一顿饭吃半小时以上。怎样慢食?单纯的意识控制,一不留心就会恢复快食,故要“设法”,例如边吃边读;用左手进食;或多吃“有嚼头”的食品。

5.淡食。

少盐是主要内容,可有效地预防。少食酸、甜、麻、辣、辛也谓淡,鲜、腥不过浓,做到“食而量未足,品而味未尽”;“味淡,心亦淡”。为了少食盐又“咸中得味”,可把“盐瓶放在餐桌上”,菜肴起锅端到餐桌后再加盐。盐附于菜肴表面,使菜肴不减咸味,困未渗入内部,可减少1/3~2/3的用盐量。

6.早食。

三餐均需早。早饭吃得早,可有效、及时地补充一夜未进食的暂时营养不足,提高和保护脑力;午、晚饭吃得早,可防胖及防病。近年来,国际上对晚餐迟吃的危害更加关注了。

7.生食。

在当前“回归自然”声中得到了加强。已有不少例子说明癌症等“绝症”单靠生食而愈的。熟食引起人体应激,产生的毒素多,对延寿不利,生食可免此弊。但生食应讲卫生,也不是所有食品均可生食。当前提倡“当生则生,当熟则熟”,能生食的尽量生食,并注意卫生。